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聚焦|能源互联网开启“实战”模式

聚焦|能源互联网开启“实战”模式
更新时间:2016-04-01      阅读:1494

    作为跨国界、跨领域、跨合作平台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即将于3月30日在京成立,则意味着能源互联网已经开启“实战”模式,由宏大构想迈向超级工程。

    如果说,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讲话中明确“中国倡议探讨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电力需求”,标志着这一宏大构想在国内凝聚共识的过程基本完成,那么,作为跨国界、跨领域、跨合作平台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即将于3月30日在京成立,则意味着能源互联网已经开启“实战”模式,由宏大构想迈向超级工程。
  凝聚共识:一个可以待望的现实
  自2014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莫斯科召开的可持续电力合作组织峰会上提“能源互联网发展构想”至今,这一定位于系统解决能源供应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三大挑战的“改变人类命运的大棋局”,的确经历了一个不长不短的凝聚共识的过程。
  至2015年2月3日刘振亚专著《能源互联网》在京*,“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被外界广泛知晓并理解。同时,电力系统内部相关调研和一直悄然、扎实而从未间断。2015年9月14日,在《能源互联网》英文版*式上,联合国契约组织创始人、特别顾问科尔指出,能源互联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伟大构想,将带领世界走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能源互联网必须实现,也必将实现。
  以此为标志,社会对能源互联网取得广泛共识,主要得益于中国近年来在特高压研究与实践上的巨大成功。中国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各方高度认同,有关组织、社会团体、能源企业、科研机构等纷纷表示愿意共同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共同推进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使梦想蓝图早日实现。

    三大挑战:呼唤“血管系统”互联
  谈到为何要构建能源互联网,刘振亚把能源比作经济社会的“血液”。
  他指出,能源发展史是一部伴随人类社会进步的变革史。18世纪中期,煤炭取代薪柴,推动了近代工业建立和发展;19世纪中后期,石油开发和电的发明,催生了现代工业,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但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利用,带来三大挑战:一是资源紧张。二是环境污染。三是气候变化。

  自1995年*届柏林气候大会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谈判,采用碳定价、碳交易等方式试图解决问题。但实践证明,这条路举步维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要实现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确定的“温升控制在2℃以内,并力争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发电,尽快摆脱化石能源依赖。

    解读: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
  刘振亚用“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来概括能源互联网的本质。他介绍,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其中,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根本。智能电网集成了现代智能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输电技术、新能源接入技术,灵活性、适应性强,能够满足清洁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设备即插即用,智能互动服务等需求。
  所谓特高压电网,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与超高压输电相比具有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远、线路损耗低、走廊占地少等明显优势,是构建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的关键。“世界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
  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是未来能源互联网输送的主导能源。各种清洁能源都可以转化为电能。就地转化为电能是清洁能源zui主要、zui、zui便捷的利用方式。目前,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超过100万亿千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仅开发万分之五就能满足世界能源需求。
  从功能作用看:能源互联网是集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兼容的“巨系统”,是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和平发展平台。 

    超级工程:“三步走”路线图愿景可期
  从现在起到2050年的35年间,能源互联网被规划出“三步走”路线图:到2020年,重点加快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建设;到2030年,重点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重点开发“一极一道”能源基地和推动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能源互联网。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韩丰的《特高压及能源互联网经济性研究》,从中国特高压电网工程实践、能源互联网效益评估、亚欧洲际联网经济性分析,得出“依靠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亚欧洲际互联,将中亚能源资源输送至欧洲负荷中心,具备良好的电价竞争力”的结论,颇具说服力。
  刘振亚展望,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快速进步,将大幅提高风电、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清洁能源竞争力有望在2025年前超过化石能源。2000—2014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均分别增长26%、45%,远远超过煤炭3.6%、石油1.2%、天然气2.5%的年均增速。到2050年能源互联网建成后,连接“一极一道”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将存在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紧密联接起来,实现风光互补、水火互济、地区互调,有力保障能源供应。按照清洁能源比重达到80%计算,每年可替代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能够实现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将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地区发展差异,让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一个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愿景可期”。

信息整理:上海晟皋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 询价

产品目录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7215号